咨詢熱線 13901329810 張經理 目前,中國農戶使用的采棉機多為外國進口,均價在200萬元以上,不僅價格昂貴,而且維修不方便,很多棉農和合作社對此望而生畏,嚴重影響了棉花生產機械化的進度和普及。質優價廉的國產采棉機,為廣大棉農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,同時也為擴大中國棉花種植面積,降低棉花種植成本帶來新的希望。
另外,中國三大棉區,由于土壤、濕度以及氣候的差異,棉花種植的周期和方式不盡相同。在長江流域棉區,由于土壤濕潤,陰雨天氣較多,機械選型配套就顯得十分關鍵,如果播種溝過深,就會嚴重影響種子的發芽和生長。這就需要在推廣新疆經驗的同時,因地制宜,改進出更多適合本地生產的新機型。
振興棉業:“機械種植”和“集約生產”是關鍵
近幾年,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,以及棉花機械化程度偏低,黃河流域棉花種植面積大幅縮減,大片的棉花田被小麥玉米代替。內地棉花種植面積減少,直接導致軋花廠原料過少,抬高了紡織品的價格,不利于國內輕工業市場的穩定。近日,江蘇省還曝出因當地籽棉資源過少,無法滿足軋花廠開工生產的難題。
“機械種植”和“集約生產”,是振興棉花產業的關鍵。目前,冀魯豫產棉區主要還采取人工種植的模式,用工多、勞動強度大,人工采摘費用超過每畝300元,而機械采摘費用每畝僅為80元左右,棉花全程機械化種植較人工種植不僅具有較大的成本優勢,還將極大地緩解當前日益嚴重的農民人口老齡化問題,增加棉農收入。